臺北時裝週(Taipei Fashion Week AW24)報名簡章出爐,這次公告時間比較晚,也連帶影響舉辦時間延後一個月。筆者在文化部官網公告瀏覽這次簡章同時心血來潮,想做歷屆臺北時裝週報名簡章比較,對台灣服裝設計師來說,報名將越來越難嗎?有什麼趨勢能值得觀察?我們就以各項指標來觀察歷屆報名簡章內容,以下展開。
本篇資料來源:中華民國文化部
文化部臺北時裝週報名簡章公告時間、徵選品牌數
季度 | 公佈時間 | 預計舉辦時間 | 徵選品牌 | 對應左欄的項目 | 瀏覽人次 |
AW24 |
1月23日 |
15-30 Apr | 10,1,1 | show, shop, B to B |
630 |
SS24 |
6月5日 |
12-16 Oct | 16,1,1 | show, shop, B to B |
5343 |
AW23 |
12月30日 |
24-28 Mar | 12,1,1 | show, shop, B to B |
1755 |
SS23 |
6月7日 |
14-22 Oct | 16,1,1 | show, shop, B to B |
3701 |
AW22 |
12月14日 |
23-27 Mar | 12,1,1 | show, shop, B to B |
4035 |
SS22 |
5月28日 |
2-17 Oct | 16,1,1 | show, exhibition, B to B |
3783 |
AW21 |
11月18日 |
10-14 Mar | 1,12,1,1 | sustainable show、show, exhibition、B to B |
6148 |
SS21 |
8月14日 |
6-10 Oct | 1,16,1 | welcome party、show, exhibition |
3783 |
AW20 |
1月10日 |
19-23 Mar | 17,1 | show, exhibition |
3784 |
SS20 |
7月23日 |
—– | 16 | show |
118 |
在手機看這份表格會不完全,下面筆者放了圖檔可點開看完整版
我們可看到幾個規律
- AW季度通常以年底12月公告徵選,這次延至一月中後,上次也是1月布達年份在2020年1月10日,會延遲佈達難道跟總統大選有關?
- 預計舉辦時間大致在5天到14天不等。其實很像快閃展覽,是場租、人力、媒體經費太貴?還是公開報名徵選品牌太少?是值得另外展開再講。
- 只要是AW季度,徵選品牌數會是SS季度的75%,年末的SS是大季;蠻符合副熱帶季風氣候的台灣。
- 承上,不過本季徵件從過去12縮減為10,時裝週幾年下來名額不增反減,是文化部次長換了原因?還是經費爭取不足?也是值得展開再講。
- 前幾年臺北時裝週在摸索,SS22以後基本固定為「show, shop, B to B」。
- 根據文化部公告顯示,瀏覽人次在AW21為高峰。筆者推測當年是全世界在covid-19疫情肆虐下,唯一舉辦時裝秀的國家,因此別具新聞價值?
- 因每季度OPEN開幕秀簡章有的獨立、有的和主秀一起,AW23被文化部當季度的開幕秀簡章申請給稀釋掉,當季開幕秀簡章瀏覽也約為1750。
- 補充:文化部SS20簡章連結已壞掉,所以找不到當季更多內容
文化部臺北時裝週公告承辦單位、報名資格和評分標準
季度 | 承辦單位 | 報名資格 | 準備套數 | 評分標準 |
AW24 | 暫無承辦單位 | 品牌成立五年作為新銳分水嶺。發表1-2次系列作品+至少一個銷售管道 | 35套以上,這次沒有New Breed | 設計風格、市場、文化,40,40,20 沒有永續加分項 |
SS24 | 同下 | 35套以上,New Breed 12套以上 | 設計風格、市場、文化、永續,40,40,20,+ | |
AW23 | 30套以上,New Breed 18套以上 | |||
SS23 | ||||
AW22 | ||||
SS22 | 此後聯絡窗口改為樺舍公關,且報名簡章更為正式,非單純報名表單 | 品牌作為3年作為新銳分水嶺 | 30套以上 | 設計風格、市場、文化、原民+永續,40,40,20,+ |
AW21 | 同上 | 簡章沒明說 | 提供品牌和作品資料即可 | |
SS21 | ||||
AW20 | ||||
SS20 |
我們可以發現
- SS22是分水嶺,報名簡章開始正規化(以前只是單純報名表格),過去主辦單位基本以樺舍公關為主,這次公告後暫無公告承辦單位,知道原因的讀者歡迎留言。
- AW22以後明確區分,報名資格要求發表1(新銳品牌)、2(正規品牌)以及至少一項銷售通路作為報名資格。
- 從原本30套才能報名,到近2季需35套。報名難度稍有提高。
- AW24沒有New Breed,對新設計師來說是一項遺憾,知道原因的讀者歡迎留言。
- 評分標準也在SS22以後趨於正規,設計風格、市場性、文化性個佔40%, 40%, 20%。撇開品牌產品設計,可知市場始終主導文化。
- SS22加分項原民元素只是錦上小花,筆者記得當季除了開幕秀確有融合原民文化,其他品牌秀基本還是走自己風格,再次應證「文化」在市場中仍處弱勢。
- 因為概念普及?還是歷屆基本沒人關注?永續製程概念在本季加分項被拿掉,對於當年首次以永續主題作為時裝秀開場的全亞洲第一國家,從外部角度來看有點諷刺。
文化部臺北時裝週公告之其他事項
季度 | 選品店規範 | 買手採購規範 | 座位保留 | 其他特殊事項 |
AW24 | 此前選品、買主採購均為徵選,這次是參與走秀品牌一起綁定 | 後續辦理方式另案說明 | 保留主辦單位100席 | 報名品牌皆需提出近 3 年營業額,以及如銷售、通路、國際拓展等發展規劃 |
SS24 | 徵選品牌需準備近兩季20套 | B to B需準備當季20套 | 保留主辦單位80席、劇場演出50席 | 開始有「訂貨會」,並寫成效報告 |
AW23 | 徵選品牌需準備近三季20套 | 保留主辦單位80席 | ||
SS23 | 保留主辦單位80席 | |||
AW22 | 保留主辦單位80席 | |||
SS22 | 沒有快閃店 | 無特別規定 | 此後沒有展後績效調查,採用一個月內再提供成效結案報告 | |
AW21 | 沒有買手採購 | 要求填寫資本額、去年營業額 | ||
SS21 | ||||
AW20 | ||||
SS20 |
我們可以看到
- 選品店和買手店改動明顯,過去是徵選,這次是選上品牌秀的品牌就直接綁定選品和買手。這對品牌來說是好事?還是必須分擔人力顧店?
- AW24有可能嘉賓變多?過去保留80席位置在本季新增為100,品牌可發揮座位編排稍微少了一點。SS24必須額外保留50席給劇場,筆者疑惑的是,除了開幕秀舞者、工藝秀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劇場表演橋段,不知這50席是否為虛設?
- AW24本季開始重回AW21時候,要求『報名品牌皆需提出近 3 年營業額,以及銷售、通路、國際拓展等發展規劃』。文化部開始參照各品牌在市場中發展潛力,就不知是扶植角度還是拱營收強的品牌角度了。
時裝說:「市場始終壓過文化;以評分標準來看,筆者臆測文化部將拱營收強的品牌。從35套到本季把New Breed關了、只開放10名名額來看,報名臺北時裝週門檻是更高了。另外,第一個五年計劃已過,本季開放名額不如過去,從外部視角來看,是因為本次比較晚公布、還是不這麼樂觀?」